![]() 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主要包括:箱体,呈立方体,由塑料或复合材料组成,可上下堆叠排放;凹陷部,分布于所述箱体的顶壁之下,所述凹陷部的形状为长方体,其排列结构为4x4;所述每个凹陷部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以防止抱卵虾逃离所述凹陷部;阻隔件,固定与每个所述凹陷部之间,以将每个凹陷部隔离开;通槽,分别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四条边沿;所述凹槽的底部和所述凹陷部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供卵粒孵化成熟后的成虾苗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虾苗的孵化率。 公开号:CN214339430U 申请号:CN202021262927.XU 申请日:2020-06-30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娄建明;杨雷;杨霄 申请人:Hainan Shanshui Recycl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IPC主号:A01K61-17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虾孵化箱,尤其是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 [n0002] 抱卵虾是亲体交配产卵后的未孵化的个体,抱卵虾经过孵化后成为虾苗。抱卵虾应挑选受精卵处在发育早中期的,不宜选用发育后期的抱卵虾,因为这时的受精卵极易从游泳足上脱落,造成损失。可根据受精卵的颜色进行选择。处在胚胎发育早期的受精卵呈较深的黄绿色,孵化的第十天,随着卵黄逐渐被吸收,卵的颜色渐淡,呈淡黄色,15天后卵逐渐变成透明,卵内出现胚胎的两个大而黑的眼点。 [n0003] 抱卵虾的放养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初。每亩育苗池放养抱卵虾4kg左右。抱卵虾可直接放入池中,也可放养在网箱中。网箱用竹竿固定在池中。每平方米可放养抱卵虾 500~800g。每只网箱面积5~6m,高1m,沉水深度为0.5m。在网箱中放一些水草,供青虾隐蔽。网箱用网目为0.4cm的聚乙烯布做成,孵出的幼体可从网目中游出。 [n0004] 但本申请人在实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抱卵虾未能有效隔离,经常相互格斗,促使卵粒易脱落,且损耗大量体力,不利于虾下一轮卵巢发育,更严重的会降低了母虾的存活率,从而降低了孵化率。 [n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抱卵虾未能有效隔离而相互打斗而导致的孵化率低的技术问题,到达了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效果。 [n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主要包括: [n0007] 箱体,呈立方体,由塑料或复合材料组成,可上下堆叠排放至少2层; [n0008] 凹陷部,分布于所述箱体的顶壁之下,所述凹陷部的形状为长方体,其排列结构可以为 3x3-5x5;所述凹陷部供育苗用,每个所述凹陷部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以防止抱卵虾逃离所述凹陷部; [n0009] 阻隔件,固定与每个所述凹陷部之间,以将每个凹陷部隔离开;所述阻隔件为PVC隔板或复合材料隔板; [n0010] 通槽,分别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四条边沿;所述通槽的底部和所述凹陷部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供卵粒孵化成熟后的成虾苗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 [n0011] 优选的,所述阻隔件为PVC隔板。 [n0012] 优选的,所述箱体可上下堆叠排放至少10层。 [n0013] 更优选的,所述箱体可上下堆叠排放20层;其长宽分别为55-65cm和35-45cm。 [n0014] 更优选的,所述箱体可上下堆叠排放20层;其长宽分别为60cm和40cm。 [n0015] 特别优选的,所述凹陷部为凹陷长方体格子间,其排列结构为4x4。 [n0016]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n0017]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呈立方体的箱体结合箱体中的供育苗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配合为PVC隔板的阻隔件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每个凹陷部成为每一个抱卵虾所拥有一个独立空间,避免母虾游出来相互打斗,放置多层孵化箱,从而提高放养密度,成熟的卵粒孵化成虾苗后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抱卵虾未能有效隔离而相互打斗而导致的孵化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高孵化率技术效果。 [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堆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中,10-箱体,20-凹陷部,30-阻隔件,40-通槽。 [n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n0022]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抱卵虾未能有效隔离而相互打斗而导致的孵化率低的的问题,在采用呈立方体的箱体10结合箱体10中的供育苗的凹陷部20,凹陷部20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10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配合为PVC隔板的阻隔件30下实现了提高孵化率有益效果。 [n002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n0024] 采用呈立方体的箱体10结合箱体10中的供育苗的凹陷部20,凹陷部20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10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配合为PVC隔板的阻隔件30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每个凹陷部20成为每一个抱卵虾所拥有一个独立空间,将母虾限制在凹陷部20中,避免母虾游出来相互打斗,避免了因而导致的卵粒易脱落和损耗大量体力的情况,通过放置多层孵化箱,从而提高了放养密度,成熟的卵粒孵化成虾苗后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来。 [n0025]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n0026] 实施例1 [n0027] 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n0028] 箱体10,呈立方体,由塑料或常规的复合材料组成,如图2所示,可上下堆叠排放至少 2层; [n0029] 凹陷部20,分布于箱体10的顶壁之下,凹陷部20的形状为长方体,其排列结构可以为 4x4;凹陷部20供育苗用,每个凹陷部20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10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以防止抱卵虾逃离凹陷部20; [n0030] 阻隔件30,固定与每个凹陷部20之间,以将每个凹陷部20隔离开;阻隔件30可以为PVC隔板或复合材料隔板; [n0031] 通槽40,分别位于箱体10顶部的四条边沿;通槽40的底部和凹陷部20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供卵粒孵化成熟后的成虾苗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 [n0032] 具体的,箱体10的长宽分别为55cm和35cm。 [n0033] 特别具体的,凹陷部20为凹陷长方体格子间。 [n0034]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n0035]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呈立方体的箱体10结合箱体10中的供育苗的凹陷部20,凹陷部20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10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配合可以为PVC 隔板的阻隔件30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每个凹陷部20成为每一个抱卵虾所拥有一个独立空间,避免母虾游出来相互打斗,放置多层孵化箱,从而提高放养密度,成熟的卵粒孵化成虾苗后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抱卵虾未能有效隔离而相互打斗而导致的孵化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高孵化率技术效果。 [n0036] 实施例2 [n0037] 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 [n0038] 箱体10,呈立方体,由塑料或常规的复合材料组成,可上下堆叠排放至少20层; [n0039] 凹陷部20,分布于箱体10的顶壁之下,凹陷部20的形状为长方体,其排列结构可以为 5x5;凹陷部20供育苗用,每个凹陷部20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10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以防止抱卵虾逃离凹陷部20; [n0040] 阻隔件30,固定与每个凹陷部20之间,以将每个凹陷部20隔离开;阻隔件30为复合材料隔板; [n0041] 通槽40,分别位于箱体10顶部的四条边沿;通槽40的底部和凹陷部20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供卵粒孵化成熟后的成虾苗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其中,通槽40的出口可以设有单方向开启的网状门,该网状门只允许由内向外打开,以避免水中的其他生物进入干扰虾的正常生活。 [n0042] 具体的,箱体10可上下堆叠排放20层;其长宽分别为60cm和40cm。 [n0043] 特别具体的,凹陷部20为凹陷长方体格子间。 [n0044]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n0045] 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呈立方体的箱体10结合箱体10中的供育苗的凹陷部20,凹陷部20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10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配合阻隔件30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每个凹陷部20成为每一个抱卵虾所拥有一个独立空间,避免母虾游出来相互打斗,放置多层孵化箱,从而提高放养密度,成熟的卵粒孵化成虾苗后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因抱卵虾未能有效隔离而相互打斗而导致的孵化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提高孵化率技术效果。 [n0046]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箱体,呈立方体,由塑料或复合材料组成,可上下堆叠排放至少2层; 凹陷部,分布于所述箱体的顶壁之下,所述凹陷部的形状为长方体,其排列结构可以为3x3-5x5;每个所述凹陷部的开口与堆叠于其上方的箱体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只抱卵虾的大小,以防止抱卵虾逃离所述凹陷部; 阻隔件,固定与每个所述凹陷部之间,以将每个凹陷部隔离开;所述阻隔件为PVC隔板或复合材料隔板; 通槽,分别位于所述箱体顶部的四条边沿;所述通槽的底部和所述凹陷部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供卵粒孵化成熟后的成虾苗可以顺利的从孵化箱中游出。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抱卵虾孵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为PVC隔板。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育苗抱卵虾孵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可上下堆叠排放至少10层。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苗抱卵虾孵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可上下堆叠排放20层;其长宽分别为55-65cm和35-45cm。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育苗抱卵虾孵化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凹陷长方体格子间,其排列结构为4x4。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3392675B|2015-07-01|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KR100821313B1|2008-04-11|꽃게 공식 방지 및 양식 장치 JP4803527B2|2011-10-26|カニ類等の池中養殖法 CN102939924A|2013-02-27|一种拟目乌贼人工育苗的方法 US3477406A|1969-11-11|Method of cultivation of penaeid shrimp KR20180071554A|2018-06-28|역통발형 치어 보호장치 WO2010132388A2|2010-11-18|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er-intensive shrimp production CN107494368B|2019-09-03|一种综合多营养级海水网箱养殖系统装置及养殖方法 KR101395758B1|2014-05-16|해삼용 인공어초 KR101278858B1|2013-07-01|외해 수중 침하식 밀폐형 가두리 양식장 CN214339430U|2021-10-08|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 KR101415366B1|2014-07-07|이중 튜브식 해삼 양성용 쉘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삼용 가두리 KR101354408B1|2014-01-28|외해 수중 침하식 밀폐형 가두리양식장 KR20120108100A|2012-10-05|콘크리트 인공어초 Baird et al.2000|Behavior of lake trout sac fry: vertical movement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CN111602616A|2020-09-01|一种卵形鲳鲹苗种的培育方法 KR101968913B1|2019-04-15|해삼 혼합 양식방법 KR100756624B1|2007-09-07|꽃게 유생 사육장치 CN110692596A|2020-01-17|一种高效分段式甲鱼培优养殖设施及养殖方法 KR100494224B1|2005-06-13|전복양식을 위한 부표의 연결구조 CN2862685Y|2007-01-31|海参种苗中间培育和循环养殖箱 KR101890563B1|2018-08-22|문어 치어의 단계별 생육 양식어장 구조 CN101627736B|2011-09-14|一体化鱼类人工孵化装置 KR20090103129A|2009-10-01|꽃게 공식 방지 및 양식 장치 KR101352899B1|2014-01-21|대게보육어초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1262927.XU|CN214339430U|2020-06-30|2020-06-30|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CN202021262927.XU| CN214339430U|2020-06-30|2020-06-30|一种育苗抱卵虾孵化箱|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